close

2010.08.07新海一期人工溼地觀察之二--非洲大蝸牛



一大早抵達新海時就先進入園區內,


發現早晨下雨過後蝸牛都爬出來了,



非洲大蝸牛


 


 


什麼是蝸牛?


一般所謂的「蝸牛」〈或稱陸螺〈Landsnails〉〉,在學術分類用語上是指一群生活於陸地的「陸生軟體動物」,係屬於軟體動物門的動物。


 


有許多軟體動物是我們常見的,


如食用的海瓜子、文蛤、牡蠣──雙殼綱,


海螺、九孔、鮑魚──腹足綱,


以及小管、花枝、章魚──頭足綱等。


蝸牛屬於腹足綱,由海洋的腹足綱動物演化而來。


 


大部份的軟體動物生活於海洋中,只有少部份的軟體動物生活於陸地上。


在陸地上,生活於淡水的軟體動物稱為「淡水貝」或「淡水螺」,


如水田或溝渠常見的田螺或福壽螺,


牠們與蝸牛一樣同為腹足綱軟體動物,


但與蝸牛不同的是,牠們只能棲息於水裡,無法生活於地面上。


蝸牛則是一群生活於地面上的動物,無法生活於水面下。


 


蝸牛是軟體動物從海洋擴展至陸域生活成功的一群,為適應陸域生活,這群動物在形態、特徵上也有所變化。


 


腹足綱動物依呼吸系統特徵可以分為三大類群─前鰓類、後鰓類、有肺類。


陸棲的蝸牛大部份屬於有肺類。


 


蝸牛伸於殼外的軟體為頭與腹足,是主要的感覺與運動器官,


其伸展是藉由血液的壓力,但收縮卻是利用肌肉的牽引。


腹足前端有一黏液腺開口可分泌黏液幫助爬行。


 


觸角是蝸牛主要的感覺器官,表面有特化的表皮細胞,


其內有嗅覺神經與感覺神經元,這


些特化的表皮細胞與脊椎動物的嗅覺接受器相似。


以非洲大蝸牛為例,每一隻觸角上有十萬個嗅覺接受器。


 


對蝸牛來說,眼睛並非重要的感覺器官,因為大部份的蝸牛都是夜行性。


 


由殼頂往殼底方向看,殼螺旋呈順時針的稱為右旋殼,呈逆時針的為左旋殼。大部份的蝸牛都為右旋殼,只有少部份的蝸牛為左旋,但有些種類具有左、右旋殼兩種個體。


 


非洲大蝸牛〈雌雄同體〉的生殖孔位於觸角右後方。


 


蝸牛可分為雌雄同體與雌雄異體兩種生殖系統,


有肺類蝸牛屬於雌雄同體不具性別,


但不論是何種生殖系統都行異體交配、體內授精,


雌雄同體者則互相交換精莢。


 


非洲大蝸牛交配的發生與「年齡」及個體大小」相關。


由於非洲大蝸牛為雄性先熟種類,年輕的成熟個體〈成體還在成長,但只會產生精子〉傾向與較年長的個體〈成長完全,可產生卵子〉交配。


 


 


非洲大蝸牛科全世界約有1310亞屬。台灣分布11種。


 


非洲大蝸牛:


    有肺類,殼中大型、右旋,是台灣目前體型最大的蝸牛,多在潮溼環境活動,如下雨天及夜間,常於農田、果園與樹林間發現。


原產東非馬拉加西,日據時代由日本人下條久馬一從新加坡引進台灣,非洲大蝸牛是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宿主,可引發人類的腦炎或腦膜炎等併發症。


以前的台灣人把非洲蝸牛視為打牙祭的家常小菜,甚至以水桶撿拾再剁碎給雞


鴨食用,所以民眾都以為非洲大蝸牛是台灣土生土長的蝸牛代表。


但是非洲蝸牛如同牠的名字一樣,是來自非洲的外來客,良好的適應力和快速


的繁殖能力,使台灣中、低海拔的地區都有了牠的分布。


 


〈以上多為網路資料轉key逐字稿,供大家參考〉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kaedih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旭日光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